全国统一销售热线

0898-08980898
pc首页幻灯1 pc首页幻灯2
最新公告: 您好,欢迎访问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半岛体育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联系半岛体育

0898-08980898

地址:半岛体育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双凤桥94号

电话:0898-08980898

传真:

邮箱:1587056955@qq.com

行业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半岛体育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半岛(中国)体育·官方网站《支部生活》点赞山农“老农民”!

更新时间:2024-05-27 13:03:59

  近日,山东省委主办的《支部生活》杂志发表整版文章,讲述我校陈学森教授的事迹。陈学森教授自幼家境贫寒,那时的他就立志用学文化来改变这一切,考入山东农学院那天起,他就下定决心学好专业,将来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他自掏腰包与果农一起建大棚,自己挑担子,全身心投入果树好品种的培育工作中,帮助果农种出致富果。这位被果农称为“老农民”的教授,用40多年来的坚持努力带领团队研发选育出“龙富”“山农酥”等20余个苹果、梨新品种,并摸索出了配套栽培技术,累计推广800余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00余亿元,真真正正的为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未来,他将继续为果树事业奋斗终身。

  “40余项发明专利都进了果园!”这是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陈学森及其团队用创新书写的答卷。

  1958年,陈学森出生在临沭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他上初中时,还是生产队时期。生产队收过地瓜后,各家各户可以拿着工具再去地里捡或挖落下的地瓜。有一次,陈学森坚持要去上学而不去地里捡地瓜,被父亲拿着棍子揍了一顿,棍子都揍断了。“因为多捡些地瓜,一家人就能少挨饿。”至今回想起这件事,陈学森仍眼中带泪,犹记得当年自己哭父亲也哭的样子。

  高考恢复后,1978年陈学森考入山东农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前身,以下简称农学院)。从踏入农学院那天起,他就下定决心学好专业,将来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

  从农学院毕业后,陈学森留校工作,并在36岁那年开始攻读华中农业大学的博士。博士毕业时他没有科研经费,便拿着工资跑到离学校30公里的泰安郊区——祝阳镇横岭村,和果农商量建果树育种大棚,用于栽种杂交种苗。

  “那个小工棚很简陋,有一次暴雨来了,风大把整个棚都掀翻了。当时做实验的杏落了一地,有些实验不能再做了,他跪在那里直掉泪。”陈学森的妻子张艳敏说,“那会儿真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陈学森走路时,总是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这是长期挑扁担留下的“后遗症”。高中毕业后,他跟着生产队挑水,种地瓜苗子。后来工作了,做实验,也是一样干农活儿,一担又一担地挑水、挑肥。他常住横岭村,照顾自己的树苗,也帮当地果农管理果园,修剪、嫁接、施肥、浇水……

  在搞红肉苹果育种时,考虑到实生苗达到一定高度和节位就能开花结果,陈学森便用发酵好的大粪水浇灌小苗,以缩短这些树苗的童期。基地里没有工人,他自己一担担地把大粪挑进去。“一上午能挑60担!”照看基地的郭志忠忍不住帮他计数半岛体育,心疼地说他:“我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傻教授,就是一个老农民!”

  对陈学森来说,这都不是事儿,因为在他心里只有一件事算事儿:那就是育出果树好品种,找出配套种植管理好方式,帮果农种出“致富果”。

  张艳敏和陈学森是校友,毕业后也留校从事植物学教学。和丈夫一样,张艳敏在科研中也很拼。山东境内的各个山区、平原,她都跑遍了,采集、整理、鉴定了2万多份野生植物标本,练就了“鹰眼、兔子腿、骆驼肚子、嘴”。

  “张老师对省内的野生植物了如指掌,连山上的小植物苗都认识!”陈学森的博士生、现已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王楠对张艳敏极为佩服。

  2007年,在横岭村的育苗基地,陈学森发现有工作人员在除草时不小心把苹果的小苗除掉了,非常心疼。怎么样才能抑制野草呢?张艳敏建议他试种长柔毛野豌豆。

  果不其然,试种长柔毛野豌豆一年后,陈学森惊喜地发现,这种豌豆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很强,春季长势旺盛能抑制其他杂草生长,并能涵养土壤水源、固氮培肥。6月结豆荚后,植株又很容易腐烂,不需要刈割,非常省力,还能有效提高果园土壤品质,正好与陈学森团队提倡的果园生草理念不谋而合。

  经过反复验证,陈学森提出了单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春季长柔毛野豌豆+秋季自然生草”果园生草模式,并申报了发明专利。

  几十年来,张艳敏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全力支持陈学森半岛体育。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春节期间,棚外天寒地冻,棚内果树含苞待放。为了万无一失地做好授粉环节,本想回牟平老家过年的张艳敏和读初中的儿子一起住到了横岭村,一家三口在看果园的小屋过了除夕、迎来新春。

  每年花期,张艳敏只要有空,就会和陈学森一起到横岭果树育种基地采红肉苹果的花粉,然后再带到烟台基地进行杂交。陈学森指导的研究生还能经常吃到师娘包的粽子、做的辣椒酱。

  “我这40来年,和团队成员培育了十几万棵苗子,实际上真正出成果的也就五六千棵。每一个新品种的育成都需要十几年。”陈学森说,正是有了家人的支持,自己在科研中才更能耐得住寂寞,遇难题也才能坚持下来。

  陈学森很“宝贝”他的指甲,尤其是左手大拇指,他常修修剪剪,保持“稳定”的指甲长度。“我到老都会保持这个长度的!”他说。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他的“去雄器”。他革新了一个用左手大拇指指甲给果树去除雄蕊的办法,比传统的办法快了20倍。

  凭着这种从小处着眼一点一点的创新,40多年来,陈学森带领团队研发选育出“龙富”“山农酥”等20余个苹果、梨新品种,并摸索出了配套栽培技术。

  同行都知道,育出一个苹果或梨新品种至少要用10来年的时间,每个新品种都能转让个好价钱。但陈学森却总是“犯傻”,只要果农需要,他就把新品种、新技术免费送给果农。

  蒙阴县有不少重茬老果园结出的果子个头小、色泽不好,并且售价低,让果农很头疼。陈学森得知后,与当地有50亩老果园的果农田成有联系,建议他栽种“龙富”苹果,还自掏腰包花费数万元买了“龙富”苹果树苗送给他,同时借助团队研发的高效栽培新模式和重茬障碍防控技术帮他改造老果园。

  起初半岛体育,田成有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对这个新品种还有点不放心,可当他看到新果园里的果树第二年就开花结果时,震惊了。“我这苹果,去年地头价就卖到3块钱一斤,很多外地的果农都来找我要经验呢!”田成有喜滋滋地说。

  陈学森经常到生产一线讲课,教果农如何进行修剪、刻芽以及精准浇水、施肥。每次去他都背着两个大麻袋,里面装着长柔毛野豌豆种子,课后就免费送给果农。越来越多的果农受惠于果园生草技术。

  至今,陈学森团队的新品种、新技术在山东、陕西等地已累计推广800余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00余亿元,在田间地头结出了“累累硕果”。

  陈学森也凭借不断的创新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科技奖励,摘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山东省优秀发明家等荣誉称号。

  前不久,陈学森又被评为山东省“创新榜样”。载誉归来,他顾不上休息,继续奔忙于实验室和果园之间。在他心里,打造果树“中国芯”、端牢中国“果盘子”,帮果农增产、助乡村振兴是一生的事业,他要为之奋斗终身。半岛(中国)体育·官方网站《支部生活》点赞山农“老农民”!

网站首页 | 关于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成功案例| 科普知识| 发展起源| 联系半岛体育| 客户留言|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12-2024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7460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