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半岛体育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双凤桥94号
电话:0898-08980898
传真:
邮箱:1587056955@qq.com
更新时间:2024-06-02 08:09:52
优秀典籍,既是中华民族的共享记忆,也是我们与历史的精神接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以“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式,追本溯源,通过时空对话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
在9月25日下午举办的文化传承主题研讨活动中,央视创造传媒常务副总经理,《典籍里的中国》总导演、总编剧左兴分享了《典籍里的中国》创作历程,以及他对创作的思考。
“通过全媒体融合传播,让束之高阁的典籍飞入了寻常百姓家,飞入现在更多年轻人欣赏的序列里,从而获得了它在这个时代新的闪光点。” 左兴说。2020年初,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同志在一次编务会上,提出了打造一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栏目的想法,比如《典籍里的中国》?艰巨的创作任务,最终落在了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团队的肩上。此前,团队虽已携手创作了《挑战不可能》《欢乐中国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赛》《故事里的中国》等综合频道大型节目,但创作《典籍里的中国》,解读典籍,实现典籍的当代传播,对创作团队而言既是重大机遇也是一大挑战。在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得到了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等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令人欣慰的是,《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节目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满贯”获奖记录。“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回首这趟旅程,典籍的智慧不光一路增长着创作团队的“知”,还一步步印证着创作团队的“行”。
万事开头难,中华典籍浩瀚如烟,应该怎么选择?古书往往晦涩难懂,如何面向大众进行表达?如何呈现最匹配典籍的节目形式?《典籍里的中国》的破题之道是创作团队创作这个节目最最核心的问题。“创作之初,面对这三大难题,我们找不到任何一条可供参考的节目路径。最终,历经艰辛探索,我们逐一破题。”左兴介绍说半岛体育。
深入调研学习,建立选题标准。“两季节目,我们共选定了22部典籍,涉及政史、地理、农业、医学、兵学、文学、哲学等诸多领域。”左兴说,导演组深入研学典籍、请教专家,追根溯源查证资料,从近百部典籍中反复遴选并建立选题标准,寻找与新时代同频共振、与当下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类型领域上具有代表性和多元性的优秀典籍。
努力推开最窄的门,走向最宽的路。“我们在资料搜寻中发现,每一部典籍从诞生到传世,背后都有着诸多先贤艰辛地付出。”左兴认为,古人为什么要创作这部典籍?历代读书人为什么舍命护书将典籍代代传承?沿着这一思路,节目创作标准便逐渐形成:一部书,一个人,一个大故事,一个核心思想,节目由此推开典籍的“窄门”,走出创作的宽广之路。每“一部书”,都努力找到“一个人”,无论是典籍的写书人、读书人、护书人、传书人,还是书中人,要以这个人物为主角,呈现典籍的源起、流转故事,并解构典籍的核心思想。比如,第一季首期《尚书》,选择伏生,讲述他一生护书、传书的故事,重点呈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再比如,第二季首期《永乐大典》,通过讲述了修纂都总裁陈济初心不改、排除万难,统领群儒修纂《永乐大典》的传奇故事,呈现了修书人对《永乐大典》“因韵以统字,因字以系事,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的美好期许。
创新节目形式,引入“古今对话”。“从《故事里的中国》开始,首创了访谈+戏剧+影视化于一体的节目形式,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左兴介绍说,面对《典籍里的中国》,创作团队为解决让现在的观众听懂、看得下去典籍的问题,大胆决定使用“古今对话”的形式来架构这节目,通过守正创新,展现典籍的历久弥新与当代传承。节目以“当代读书人”撒贝宁代表观众,与古圣先贤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做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瞬”。以《论语》为例,撒贝宁“穿越”至春秋末年,和追随孔子最久的子贡亲切交谈,聆听孔门师生追寻大道的经历,感受他们一路同行的风骨和情谊。
《典籍里的中国》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月更节目”。这背后,是从第一季筹备到第二季播出的三年时间里,整个团队“连轴转”、用心打磨内容的22场“硬仗”。据左兴介绍,在内容打造上,团队始终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以两个方面为例。
一是精雕细琢,确保故事品质。两季节目,导演组共查询了二百多份相关资料和上千篇论文,平均每部典籍要请教十余位专家、整理几百万字资料、创作十多版剧本。“我们十分珍惜这次传承典籍的宝贵机会,创作时竭尽全力去写好每一个字。”左兴说,努力找准人物情感连接的“关键点”和“牵引线”,是创作的重中之重。比如在《楚辞》中,以柑橘的意向为“关键点”,以屈原的家国情怀为“牵引线”,串联起屈原从幼年与楚怀王相识、少年立志、官至三闾大夫、任左徒后促成合纵伐秦、到遭贵族谗言离间被流放的一生。此间橘树花开花落、柑橘或酸或甜,既是屈原炽热家国情怀的象征,也是他与楚怀王、楚国人民情谊的连接。
二是活用技术,提升视觉冲击。创作团队采用大型演播现场环幕投屏等舞台技术,实现了“历史空间”“现实空间”“虚拟空间”三大空间场域的灵活转换。结合绿幕拍摄、运动控制等拍摄手法,将部分戏剧的呈现升级,创造视觉奇观。
面对迅速迭代的传媒生态,《典籍里的中国》保持着很高的网络评分,得益于创作时积极迎接数字化、拥抱年轻化,使一个看似冷门的题材成功破圈。“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热情变得空前高涨。”左兴认为,当下年轻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上比自己的父辈、祖辈的接受度更高,而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元。为落实“以播出为中心”到“以传播为中心”的理念升级,《典籍里的中国》主要做到了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采用全媒体传播渠道进行运营,充分发挥电视、新媒体的联动效应。《典籍里的中国》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深度开发,设计了网络衍生综艺、短视频、新媒体互动产品等,通过在不同平台发布,实现了“多屏合一”、“多重刷屏”。以《茶经》为例,王劲松老师饰演的“茶圣”陆羽深入人心,他的独白视频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达到2.3亿,点赞数超623万。
二是加强全媒体宣传引导。《典籍里的中国》持续加强全媒体的宣传报道力度,积极发起节目热门话题,不断收获观众关注与互动。以《越绝书》为例,通过全媒体融合传播,可以说成功出圈!!这部几乎已被当代人遗忘、被学者称为“方志之祖”的“奇书”,一经播出便吸引了海内外网民目光,诸多媒体迅速跟进报道,辐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内外持续掀起“典籍热”半岛体育。
三是加强线上线下互动。《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在浙江湖州开馆、与上海图书馆共同策划主办“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等。此外,《典籍里的中国》还深度开发与节目品牌相关的融媒体创新产品半岛体育,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左兴引用创作《论语》时,创作团队都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来说明创作时的感悟,不论传统媒体、新媒体如何发展,踏踏实实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事情,就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希望通过《典籍里的中国》让更多人爱上典籍、学以致用,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希望更多内容创作者,创作出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为赓续文化薪火贡献力量。半岛(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左兴:心有松柏之志“典”亮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