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半岛体育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双凤桥94号
电话:0898-08980898
传真:
邮箱:1587056955@qq.com
更新时间:2024-04-11 13:07:26
2020年为解决木材用量,相关科研人员相继研发出无絮杨等品种,可作为用材林而言,可用树种少之又少,近期安徽刺槐工程研究中心出现一个品种—泓森槐,可解决这一重大为题;泓森槐—速生硬材树,是荒山造林、国家储备林、菌材林、绿化用材兼得优质树种。下面作为新型树种我们逐一分析十大工程用树。
我国作为最大的木材进口国和消耗国半岛(中国)体育·官方网站,木材安全形势严峻,人工用材林种植是唯一出路半岛(中国)体育·官方网站。2018年4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提出:到2020年建设国家储备林700万公顷,到2035年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2000万公顷,年平均蓄积净增2亿立方米。以泓森槐为代表的刺槐树种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储备林树种名录》。
林业发展是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十二五”末,我国与46个国家签署81份林业双边合作协议,就林业树种高效培育、经济树种良种选育与加工利用、制浆造纸、竹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泓森槐因其广泛的适应性和明显的生态修复优势,可用于防风林、防护林、生态林建设;作为速生硬材树种,在一带一路生态建设中将发挥更加多元化的积极作用。
三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国林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沙化土地总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的85%,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的69%,宜林地面积占全国宜林地面积的68.9%。1979年,三北防护林工程被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计划2050年造林5.35亿亩,即将进入第三阶段的建设半岛(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可解决2021年十大工程树种—泓森槐。泓森槐凭借适生范围广、抗旱、耐盐碱、改良土壤、宜作混交林等优势,成为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的优选树种。
坚持“生态优先,兼顾效益”的原则,我国计划对一些多年未绿化、难绿化的高山、远山、茅草山、石头山实施造林,实现宜林荒山“应绿尽绿”的目标,推进精准灭荒行动。泓森槐根系发达、耐瘠薄、病虫害极少、易管护,于荒山种植可形成边坡防护网,有效防止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在实现荒山复绿的同时,木材及附加产业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是精准灭荒优选树种。
退耕还林工程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投资最大、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4.03亿亩,工程资金超过4300亿元。2015年我国发布《关于新一轮退耕还林规模的通知》,贵州、四川、甘肃等十几个省区明确要求重启退耕还林工程。泓森槐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且适合发展林下经济,在保持水土、抵抗风沙方面比其他树种有明显优势,是符合退耕还林发展需求的优质树种。
我国石漠化土地超12万平方公里,因过度樵采、不合理耕作、开垦、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利用泓森槐耐瘠薄、耐旱、根系发达、固氮肥土等优势,使泓森槐石漠化治理工程与退耕还林、防护林种植、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可有效涵养水源,提高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率,起到明显治理效果。
低效林的存在,浪费了投资,占有了林地资源。对林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着严重的制约和影响,对低效林的补植、调整、封育、复壮、更替等改造迫在眉睫。泓森槐是优质的速生丰产树种,抗逆性强,经济效益高,易管护,用于低质低效林补植、更替,可促进其他混交树种生长。作为高附加值树种,践行以产业发展助力扶贫脱贫,在推动地域经济绿色、提质、高效发展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生物质能源是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而林业是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来源。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战略(2016-2030)》,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要达到50%以上,扩大生物质能利用规模。泓森槐生长迅速,萌蘖力强,燃烧热值高,生物量产值远大于其他树种,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非常适合作为第二代燃料乙醇的原料。是营造短周期能源林的优良树种。
中国食用菌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继续扩大食用菌产区范围,食用菌原材料严重短缺半岛(中国)体育·官方网站。食用菌生产具有周期短,原料需求量大的行业特点,泓森槐作为优良速生硬材树种,培育周期短,木材产量高,发展泓森槐食用菌原料林,可为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原料保障。结合林下经济和附加产业,具有“短、平、快”的项目优势。
发展木本饲料是支持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养殖业饲料特别是蛋白饲料尚未形成产业规模。泓森槐茎叶中含粗蛋白约25%,是非常好的蛋白质饲料。叶片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β胡萝卜素,可增强畜禽免疫力。质地细软,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牛、羊等畜禽均喜食。因其分蘖力极强,营造泓森槐饲料林,栽种首年每亩可产饲料1万公斤,以后每年亩产可达2万公斤。